佛教東傳史

文章:王子平

參考文獻:黃夏年教授報告 / 維基百科 / 中國宗教局

佛教約於公元前6~5世紀時,在古印度産生。而佛教傳入中國的確切時間,則眾說紛紜。比較可信的說法是約莫在兩漢之間,即公元1年前、後。最為大眾所接受的說法是,佛教傳入中國始於漢朝,漢明帝當時夢見「金人」,於是遣使求法,立白馬寺於洛城雍門西。在佛教的歷史上,大多以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迦葉摩騰與竺法蘭以白馬馱經像來中國,作為佛教傳入中國之年。另外,韓愈在上唐憲宗的《論佛骨表》中也說,「佛者,……自後漢時流入中國……漢明帝時始有佛法」。

隨着絲綢之路的繁華,漢代開始通使西域,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也全面展開,佛教這時也沿着商道及絲綢貿易路線,開始漸次的傳入中國。佛教傳入中國的路線,昔今的學者認為應有兩條主要路線,一條是從印度經巴基斯坦、阿富汗、中國新疆地區再傳入內地,然後到達洛陽。另一條路線則是由印度洋、經麻六甲海峽、過南洋諸島,最後到達中國廣州,然後北上到內地,這條海上路線也就是中國禪宗初祖,達摩祖師所走的路線。

因著不同的路線,在中國傳播的佛教包括漢傳佛教(大乘佛教、大眾部佛教)、藏傳佛教(密教)及中國南方的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永平八年(公元65年)時,劉英「學為浮屠齋戒祭祀」,漢明帝在給劉英的詔書中褒獎他「尚浮屠之仁祠,絮齋三月,與神為誓」。

眾所皆知,印度是佛教發源的地方,它位於中國的西部,所以古代的中國人將印度稱為「西方」或「西天」,在一些佛教典籍裡則稱印度為「西天佛國」。正因為佛教是由印度傳入中國的,所以從中國人的角度來看,是西方的佛教向東傳入,故簡稱「佛教東傳」。

從公元前後到十一世紀左右,中國僧人剛剛接觸佛教,於是開始大規模地到印度和西域諸國去取經、研習佛學。與此同時,也有不少的印度及西域的僧人,接踵而來到中國弘揚佛法,傳遞佛教的知識。在六世紀至十三世紀期間,這時中國的佛教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點,並對周邊國家有了重要影響。

佛教在中國的南北朝時期得以弘揚,從南北朝開始中國佛教進入興盛發展階段。當時佛教已遍佈全中國,出家及在家的佛教徒數量增加很快,如北方的長安僧尼過萬,南方的建業(今南京)有佛寺數百座。特別是梁朝的梁武帝更是大興佛寺、宣揚佛法。至唐代時達到鼎盛時期。然而,佛教在印度於公元十三世紀初消亡,在中國卻作為大乘佛法而得以弘揚和發展。

印度佛教傳入中國約五百年之際,中國佛教開始發生系統性的分化,由於每個祖師大德對佛學的領悟及契入的不同,故逐漸出現不同的法門,這是因為對應眾生的根器不同,所以此時出現了不同的宗派。然而,那些建立中國佛教宗派的領袖並沒有忘記來自於印度佛教的傳統,並因根器的不同,則以某些經典為自己宗派的主要經典。在中國佛教有八大宗派(三論宗、天台宗、法相宗、律宗、淨土宗、華嚴宗,禪宗及密宗 )中,各自專修的經典也不同,如禪宗著重在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頓悟法門;淨土宗則著重在淨土五經;華嚴宗則以華嚴經為研習對象。雖然契入的路徑不一,但都同指著一處方向。

在中國眾多的佛教名山中,最顯赫的是合稱「四大名山」。如位於山西的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四川的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浙江的普陀山是觀音菩薩的道場、安徽的九華山是地藏菩薩的道場。

回 佛言禪語 /

(273)

About 讀行俠 木魚

Enjoy myself, enjoy my life!

View all posts by 讀行俠 木魚 →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