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

文章:黑咖啡

圖片:書籍封面

參考文獻:本書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網路資料

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

專門研究習慣、決策及如何持續進步的作家與講者,文章散見於《紐約時報》《時代雜誌》及《創業家雜誌》,也曾登上CBS電視節目《今晨》。每個月有數百萬人造訪他的網站,廣受歡迎的電子報也有數十萬名訂閱者。常受邀到大學及《財富》500大企業針對行為改變與習慣養成演講,所創造的習慣養成系統,廣受NFL、NBA及MLB的球隊使用。透過他創立的「習慣學院」(The Habits Academy)的線上課程,已教育了超過一萬名領導者、經理、教練及教師。對想要在生活與工作上打造更好習慣的個人或團體來說,「習慣學院」是首屈一指的訓練平臺。

心得分享:

「君子立志長、小人常立志」,我就是屬於那後者的人。其實我也不是那種無法立志長的人,記得學生時代為了要參加大學聯考,我可以斷絕所有朋友的聯繫及一切活動與嗜好,而足不出戶的在家閉關一整年,我認為有這麼大的毅力只有兩種因素可以讓人延續下去。第一是完成目標的決心、第二則是習慣的養成。然而只有完成目標的決心而未養成習慣的話,那麼當目標達到後,很可能就會因為失去目標而懈怠,唯有養成習慣後才會長長久久的維持下去。而我為什麼會常立志呢?問題在於我並未養成習慣,因此當目標消失後我就開始懈怠了。

今天要介紹的這一本書,就是作者發現到養成良好的習慣才是維持動力的泉源,進而能改變你的人生。現在讓我來為你介紹這本於2020年榮登博客來網路書店百大暢銷書第一名的暢銷書:《原子習慣》。

一、這本書主要闡述的觀念是甚麼

(一)習慣的養成如何影響自己的一生

(二)習慣會改變自己的一生

(三)習慣所產生的持續力,會讓自己在各方面獲得顯著的成果

習慣的養成主要是在建立一個可以持續運作的系統,這包含好的習慣與壞的習慣。而好習慣會引領朝著美好人生的方向前進,反之、壞習慣則會讓我們朝著毀壞的人生方向前進。因此我們應該建立起一個好的習慣系統,並持續優化這個系統,讓系統能夠不斷激勵自己採取行動,再讓這個行動持續不斷地發生,如此一來經過一段時日,這個系統的運作就會形成一個規律的動作,這樣的規律動作就是「習慣」。

二、原子習慣的驚人力量

(一)每天都進步1%,一年後,你會進步37倍。

(二)每天都退步1%,一年後,你會弱化到趨近於0。

(三)你的一點小改變、一個好習慣,將會產生複利效應,如滾雪球般,為你帶來豐碩的人生成果。

(四)善用「複利」效應,讓小小的原子習慣利滾利,滾出生命的大不同。

(五)天天做細微的改變,漸漸地會累積成巨大差異,這就是原子習慣的驚人力量。

三、改變習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改變身分認同

改變身份認同,其實就是改變你的世界觀、自我形象、評價、信念、假設和偏見。你是怎麼樣的人,你就會變成那樣的人。當你對自我身份的認同有了清楚的定義後,這樣的核心思維會促使你產生相應的行動。所以要建立一個習慣系統,首先要建立的是一個身分的認同,也就是說應該把重點放在「我希望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

例如有兩個正在戒菸的人,當有人遞出香煙要給這兩人時,他們的對應就可以看出他們對自我身分的確認時如何:

第一個人說:「不用了,謝謝,我正在戒菸。」

第二個人說:「不用了,謝謝,我不抽煙。」

要注意的是,第一個人只是正在停止一種行為,他只是在確認一個行動。第二個人直接認定「自己是不抽煙的人」,他是在做一個身分的確認,因為對他而言,吸煙是過去的自己所做的事情,與現在的自己完全無關。

依照作者所闡述的這個方式,那我們應該如何設定目標呢?

目標不是在做生意,而是要成為一個經營企業的企業家。

目標不是在捐錢行善,而是要成為一個慈善家。

目標不是在讀一本書,而是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

四、建立一個永久、有效且系統化的良好習慣:「行為改變四法則」

當身分確認後,接下來就是要建立一個系統化的習慣,且這個系統畫的習慣是有效、永久且持續運作。雖然知道建立習慣很重要,但我們卻經常為了改掉自己的壞習慣而苦惱,或者我們想養成好習慣,卻總是半途而廢,其實,問題不在自己身上,而是我們遵循的行為系統出了問題。作者在本書提出「行為改變四法則」來幫助我們建立起系統化的良好習慣。

(一)法則一:讓提示顯而易見

1.營造出你的習慣環境

常常一個行為的產生是藉由提示所觸發的,而營造外在的視覺環境則容易吸引著我們的注意,所以必須試著讓外在環境的提示越明顯越好。書中提到,「要培養好的習慣,設計你的周遭環境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散佈在周遭環境的提示,可以適時地觸發你的行動,降低這件事情執行的難度。

例如,你希望早上起來先做瑜伽,那麼可以在前一天晚上將瑜伽墊及做瑜珈穿的衣服鋪平放好,隔天一早醒來,只要一下床就可以開始做瑜伽;或者你養成睡前看書的習慣,那麼可以試著在床頭放一本你正在閱讀的書,每天上床時你就可以開始閱讀。

2.運用習慣堆疊

先找出自己目前每日的習慣,然後把新的行為堆疊上去。這個方法的主要在於讓想要培養的新習慣,穿插在舊有的習慣之間,是讓新習慣與目前的習慣配對。因為這樣做最自然,身體不需要多付出多餘的心力去從事新的行為,而那些舊有的習慣就是你的觸發提示。例如你想要運動,可以設計當從廁所出來之後就做十下伏地挺身」。

3.執行意象的具體聲明

我們可以讓行動明確化、具體化。明確地呈現出要在何時、何地去執行這件事,讓具體聲明督促你行動。我們可以設計一張執行表把每次執行完畢的新習慣予以紀錄,當完成一定比例後,可以犒賞自己一下。

(二)法則2:讓習慣有吸引力

就是將你喜歡做的事情與你不那麼喜歡做的事情綁在一起。比方說,書中提到有個電腦工程師想要減重,而他本身就很喜歡看追劇,於是聰明的他寫了一組程式,讓影片播放只能在健身腳踏車踩到一定速度時才播放,只要慢下來,影片也跟著暫停。

(三)法則3:讓行動輕而易舉

本書提出如何運用「兩分鐘法則」,目的是在透過簡化行為,來提升實踐的機會。比如你想要培養閱讀的習慣,那麼我們可以從每天讀2頁開始,任何一個習慣都可以以此類推。

這麼做的原因是先讓容易做的事情先做,並持續不斷地進行,進而讓這個行為漸漸的變成習慣,一旦習慣養成,就可以慢慢拉長從事的時間,或是提升執行的難度,而不是在一開始就定了一個巨大的目標,因而阻礙了自己養成習慣的機會。

(四)法則4:讓獎賞令人滿足

當體驗令人感到滿足,那麼我們比較有可能重複某一行為,也就是說,做這件事情讓我們的感覺愉悅的話,下次我還要再做一次的機會會增加。

本書提到一些讀者希望盡量減少外食的次數,養成在家煮飯的習慣,因此他們開設一個名為「歐洲之旅」的旅遊帳戶,每當他們跳過一次外食,就會轉入50美元到他們的「歐洲之旅」的帳戶裡,而到了年底,這個帳戶就會成為他們的渡假的基金。

五、結論

習慣的養成是持續性的,唯有養成更多好習慣,排除更多壞習慣,人生才會變得更美好。本書的核心精神在於給你一個全新的思考,並去建立一個「可持續的系統」。讓我們用最簡單的方式去開啟習慣養成的行動,並且透過系統化與持續化,來確保動機的持續存在,甚至越來越強大。

閱讀本書可以學到的10件事:

‧建立一套每天進步1%的系統

‧戒除壞習慣,保持好習慣

‧避免多數人在改變習慣時常犯的錯

‧克服「缺乏動機和意志力」的問題

‧建立更強大的身分認同與信心

‧騰出時間建立新習慣(即使你忙瘋了)

‧設計讓你更容易成功的環境

‧做出可以造就巨大成果的微小改變

‧在養成好習慣的路上走偏時回到正軌

‧將本書中提到的概念運用在實際生活中

回 讀行書評

(23)

About 讀行俠 木魚

Enjoy myself, enjoy my life!

View all posts by 讀行俠 木魚 →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