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爸爸與窮爸爸

文章:黑咖啡

照片:書籍封面

作者介紹:網路資料

羅勃特‧清崎  Robert T. Kiyosaki

出生於夏威夷的第四代日裔美國人。在1982年他創辦一家國際教育公司,向遍及全球的學員講授商業和投資課程。1994年他47歲的時候賣掉自己的公司,實現了財務自由,並且提早退休。

本書心得分享:

約在20多年前「富爸爸與窮爸爸」這本書剛出版的時候,在台灣掀起了一陣風潮,那時候提早退休並不是台灣的主流價值,那個年代的台灣人仍然認為活動老要做到老,因為不斷的工作才能彰顯自己的價值,避免被人認為是一個沒用的人。然而就像我之前所寫的一篇文章「你的努力是否在成就別人的成功」,因此為自己工作,為自己而努力的這個觀念,在現今的世代已漸漸被人們所接受,也的確有一群人正朝這個方向努力著。但是如何可以達到財富自由呢?重點就在於你的腦袋,所以「最划算且最安穩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的腦袋」,如何讓你的腦袋是「富腦袋」而不是「窮腦袋」,那麼「富爸爸與窮爸爸」這本書是值得一看的,即便這本書已出版20多年了,但仍是值得一看再看得。

在美國夏威夷長大的作者羅勃特‧清崎,他的理財價值觀受到兩個爸爸的影響。一個是他的親生父親「窮爸爸」,另一個則是鄰居的父親「富爸爸」。兩個爸爸對金錢觀有著截然不同的認知,也藉由兩個爸爸的金錢觀,讓他重新思考與定義著他未來的人生態度,而這樣不同的金錢觀也著實在我們從小到大的生活中影響著我們。

經過20多年的歷程,或許網路上有諸多關於作者不為人知的一面,甚至對於「富爸爸」這個角色是否真有其人,亦或是對於作者是否惡意破產而產生其人格瑕疵等,我就不予置喙,惟本書的確有一些觀念是我個人在企業界多年及與「富老闆」互動,聽他們分享如何致富的心得時,與這本書所描述的有諸多相似之處,所以本書有很多的觀念還是值得學習與效法的。

富人把錢當作工具

窮人與中產階級者是為金錢而工作,而富人則是把錢當作再生財的工具,也就是說他們讓金錢為他們工作。同樣都是賺錢,但他們對錢的定位則大不相同。說得更淺顯一點,一般人賺到錢首先想到的就是儲蓄,錢要存在哪裡,當然是銀行啊。你想想銀行沒有賺你的錢卻還要付錢(利息)給你,為什麼,難道銀行是笨蛋嗎?銀行收到你的錢然後就放在金庫裡嗎?當然不是,銀行拿到你的錢之後就用你的錢去投資,最後他用你的錢賺大錢,而你卻領到銀行給你的微薄利息。這就是你把錢當作寶貝存起來,銀行則把錢當作工具繼續去生財。

富人工作比窮人更認真

我在台北工作的時候,看到富人比一般上班族更加努力工作,也更熱愛自己的工作。富人透過許多挑戰性的工作,不斷地自我成長與拓展視野,他們透過挑戰性的工作獲得更多的創意、靈感與思維。他們看重的是金錢所帶來的「價值」,而不是工作薪資所呈現的「價格」,富人透過工作所學到的知識來提升自己的「未來價值」。

窮人重視如何消費,富人重視如何投資

從書裡面我們看到富爸爸雖然富有,但是卻非常節儉,他不會把金錢浪費在不需要的消費上,他開一般的國民車,住的是一般價格的房子而非豪宅。而一般中產階級的上班族一有錢就想到要消費,把賺到的錢大部分用在不需要的消費上,表面上看似物質生活很富足,卻因為沒有繼續用在投資理財上,因此終其一生都是透過勞力來換取薪水。富人專心地將賺來的錢繼續投資在各種資產上,用資產滾出來的利息和盈餘來進行消費。簡單的說:窮人用賺來的錢消費,而富人則是用投資所賺來的利息或盈餘來消費。

對資產、負債、現金流有正確的認識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就是認識「現金流」的概念與所產生的威力,因此也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財務智商。而財務智商指的是理財的能力及對金錢的價值觀等,它更是一種處理自己財務的能力。作者把人們擁有的事物區分成「資產」和「負債」兩種,他將其定義為「資產就是能使錢進入自己口袋裡的東西,而負債就是把錢從你口袋裡取走的東西。」

窮人的現金流,大概就是收支平衡,他必須用自己的時間與勞力來換得微薄的薪水,而每月所賺得的錢則無法累積成為資產,因此也很難向銀行借貸。中產階級的上班族,他們的現金流除了花錢消費之外,可能還必須繳納許多的貸款,如果他沒有累積資產的概念,一輩子很可能都在依靠勞力與時間的付出,來償還貸款的惡性循環中。

富人用所賺得的金錢來累積資產

富人盡可能把所賺得的錢用來累積資產,再用資產滾出來的利息(股票債券等金融商品的利息、房地產收的租金等)用來支付平時的生活開銷,而且盡可能減少負債。「窮人只有支出沒有資產、中產階級買入資產卻變成負債、富人買入資產且不讓資產變成負債。」這也就是為什麼富人愈來愈富,而窮人則愈來愈窮。

富人工作是為了學習,而不是單單為了錢

「為學習而工作」這個概念對我而言是在為被動收入的增加及財務自由而工作的。所謂「蹲下去是為了要跳更高」,我希望我現今的學習是為了讓我未來可以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業,這也就是我在書中看到富人從事工作的目的,除了錢之外往往還有更多自己企圖。

轉換跑道是為了更多的學習

華人的文化教導我們要從一而終,這種觀念也適用於公司文化,當你在一家公司待得愈久、愈資深,就華人的看法你是非常忠心,但就我的看法而言則是容易讓自己變笨且被體制化而成井底之蛙。恰巧本書作者也鼓勵讀者突破文化的枷鎖,破除要在一個行業裡面深耕的執著,他鼓勵讀者們勇於嘗試不同的公司業務,甚至在不同產業之間轉換。讓自己接觸不同的刺激、不斷學習新事物,也讓自己的事也能更加開闊。

資產階級的分類

窮人:是指中、低收入的人。他們透過努力工作來賺取薪資收入,並將該收入直接用來支出,不去思考投資理財的問題,所以沒有資產,但也沒有甚麼負債,即便有可能也不多。

中產階級:

月收入較窮人豐厚些,但隨著收入提升,生活支出也跟著提升,於是開始買車、買房、買奢侈品,他們認為賺錢就應該用來享受,但卻不知道支出應該是用資產所衍生出來的利息與盈餘來支應,而不是絕大部分用收入來支應。因此,他們不斷買入負債而不自知。

富者 :

購入每個月都能為他們帶來收入的資產,而支出則是用資產所產生出來的利息與營收來支應,最後達到財富自由,而不再需要工作。

對本書的省思

其實作者在書中的很多觀念讓我耳目一新,也值得讓我學習與效法,但是書中有些觀念卻也讓我不敢苟同。要成為富人是人人夢寐以求的,但手段絕對要合法,觀念絕對要合乎正道,否則即便你最後成為富人,那也只不過是為富不仁的奸商而已。譬如,書中叫我們開公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要避稅,甚至是要逃避政府對稅務的要求,這點我個人是比較不以為然的。我覺得開公司應該是為了要誠實的開發票,以利公司業務的推展,並且能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而不是主要用來避稅的,雖然節稅是開公司所帶來的附加價值。

回 讀行書評

(56)

About 讀行俠 木魚

Enjoy myself, enjoy my life!

View all posts by 讀行俠 木魚 →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