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初祖-達摩祖師(上)

文章彙編:王子平

參考文獻:維基百科 / 宣化老和尚文章 / 南懷瑾文章

達摩祖師傳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kOvLb4YnRI

今天要介紹的一位佛教高僧,就是大家眾所皆知的中國禪宗初祖—達摩祖師。有關達摩祖師的電影其實並不多,拍得好的佳作那就更少了。在一九九二年的時候,香港拍了一部「達摩祖師傳」的電影,拍得很不錯,此部「達摩祖師傳」不完全是傳記性電影,雖然為了戲劇的效果,裡面有很多的故事情節都是根據傳說改編的,但是一點也不影響他的可看性。整體而言,劇情有把禪宗的思想與佛法的精要帶出來,確實是一部難得的好電影,劇中的配樂也是經典,很有發人深省的效果。

菩提達摩,又作菩提達磨,簡稱達摩或達磨,達摩的身世,後世傳說甚多。他的弟子曇琳指出,達摩原是南天竺國國王的第三個兒子,後來出家為僧。但是北魏人楊衒(ㄒㄩㄢˋ)所著作的《洛陽伽藍記》則記載他是西域波斯國人。一般民間的看法還是以他的弟子曇琳所述的較具可信度。達摩是將佛教禪宗帶入中國的僧人,是中國禪宗之創始者,故被尊稱為達摩祖師、「東土第一代祖師」,他與寶誌禪師、傅大士合稱梁朝三大士。

菩提達摩的菩提本意是「覺悟」的意思,而達摩本義則是「佛法、法」。「菩提達摩」四字意譯為覺悟佛法或覺法。

達摩是釋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弟子,同時也是天竺禪宗二十八代祖師。他為什麼不留在天竺做祖師,卻大老遠地跑到中國來傳揚禪宗呢?據說,達摩得到佛法真諦之後,他的師父般若多羅(天竺禪宗第二十七祖)見東方大乘氣象已成熟,認為大乘佛法應該傳要到震旦(震旦就是中國)了,所以達摩祖師就由印度坐船走海路來到了中國。但般若多羅同時也告訴他,到了震旦不留在中國南方,因為南方的君主好大喜功,無法真正領悟佛教真諦。

當時中國已有佛教,只是佛法並不是很完整,表面上好像有佛法,又好像沒有佛法。因為當時的佛教雖然看似有佛法,但都只是在做表面工夫,一般的學者將佛法當作學問來討論研究。然而佛教經典所說的道理應該是用來修行、實踐的,可是卻沒什麼人修行。為什麼沒有人修行,除了怕苦之外,大部分皆不明瞭佛法的真正涵意。

據說,在達摩祖師還沒有到中國之前,他曾派兩個徒弟先到中國來看看,他這兩個徒弟都是印度人,一個叫佛馱(ㄊㄨㄛˊ),一個叫耶舍,他們到中國來傳揚頓教法門,也就是不立文字、以心傳心、見性成佛的禪宗法門。那時中國也有一個印度來的和尚,名叫菩提流支。這個和尚一看,怎麼來了兩個講禪宗的和尚。禪宗是屬於大乘佛法,而他是講三藏佛法的,屬於小乘佛法。這時候菩提流支就聯合其他的和尚來疏遠他們。無論他們到什麼地方傳講,人們都不睬理他們,這麼一來,他們自己也覺得沒意思,就走了。

當時達摩的這兩位徒弟離開長安之後,就走到江西的廬山,廬山那時有位慧遠法師,是宣講念佛法門的。慧遠大師見到他們就問說:「你們兩位是從印度來的和尚,傳的是什麼法門啊?」佛馱、耶舍這兩位法師大概只會說簡單的中國話,溝通上可能有點困難,所以就把手伸出來說:「手變成拳,拳變成手,這樣快不快?」 慧遠大師說:「很快」,他們就說:「菩提、煩惱也是這麼快」。慧遠大師當下就開悟了,就回答說:「菩提、煩惱原來沒有分別,菩提就是煩惱,煩惱就是菩提」。慧遠大師因此就明白了,就盡心供養他們兩位。過了一段時間兩位印度和尚就過世了。達摩祖師在印度,聽說兩個徒弟都死了,自己就想親自來震旦看一看,於是就由海路來到了中國。當時達摩祖師看到中國的大乘根性已經成熟了,這時想起他的師父般若多羅曾對他說,待中國大乘根性成熟時,應該把大乘佛教帶到中國,所以就來到中國。

達摩祖師來中國是走海路來的,他從印度出發經麻六甲海峽到了南洋,再北上到中國的廣州,最後就從廣州上岸,然而因為不懂中國話,所以在廣州也沒怎麼停留,就直接到了南京。

達摩祖師一到南京,便去度化梁武帝。梁武帝雖然興廟、度僧、布施,對佛教的推廣不遺餘力,但是他過去生的習氣甚重,好大喜功,凡事都要人家稱讚他,所以一見到達摩祖師,也不求法,儘想要達摩祖師來讚歎他,就問達摩祖師說:「我這一輩子造了很多廟,度了很多人出家;又拿很多的錢,布施給窮人,供僧也齋供眾人。我這樣有什麼功德」,達摩祖師是個得道的高僧,怎麼可能對他阿諛奉承,所以就回答他說:「無功無德」。本來達摩祖師是來救度梁武帝的,但是梁武帝因為自視太高,認為自己是個皇帝,建了很多寺廟,度了很多僧眾,又布施了很多錢供養三寶,自認為已經有無量的功德了,而達摩祖師想破他這種執著,就說他沒有功德。梁武帝當時一聽這話,就不高興了。隨即又問了達摩祖師說:「身為僧人,你知道你自己是誰嗎?」,沒想到,達摩祖師竟然回答「不知道」。這時梁武帝簡直就是氣炸了,就回了一句「話不投機,送客」。梁武帝因為業障太重了,所以達摩祖師雖然是印度來的一代祖師,他卻當面錯過了。

這邊我們暫時岔個題來講講梁武帝蕭衍的前世今生。其實梁武帝本身是非常熱衷佛法,在那個時代,中國的佛教是非常興盛的,他在四處建造寺廟,並以他皇帝的權威來提倡佛法,所以當時的人民都信佛、拜佛。可是,他在過去生中所造的業很重。在過去世裡,梁武帝是一個出家的比丘,當時他在山上修行,然而有一隻猴子天天來偷他所種的東西,把他所種的農作物吃得精光,於是有一天他就把這隻猴子逮住,關在一個山洞裏,並用石頭把洞門堵上,本來他只打算將這隻猴子關幾天教訓一下,事後再把牠放出來,沒想到他把猴子堵在洞裏的這件事給忘了,結果把這隻猴子活活餓死在洞裏頭。

到了這一世時,當時的出家比丘做了皇帝,也就是梁武帝,而這隻猴子就托生做了東魏的大將侯景。

在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時,侯景率部隊投降南朝梁武帝。梁武帝為收復中原而招納侯景,封他為河南王。梁武帝在位的中後期,篤信佛教、終日不事朝政,後來還出家同泰寺,並要群臣用巨款為他贖身。武帝晚年,各地的諸王無不擁兵自重,吏治不彰、朝綱不振,士族日趨腐朽,形成了「人人厭苦,家家思亂」,因而給了侯景可乘之機。

由於東魏的皇帝對侯景的叛逃非常的不滿,後來當梁武帝兄長的兒子(蕭淵明)被東魏俘獲後,梁武帝就打算用侯景與東魏進行交換。這件事情被侯景得知,因而激怒了侯景,於是在公元548年舉兵反叛梁武帝。侯景帶著兵,直接把南京城攻下,擄獲了梁武帝,並將他關押在臺城裏,又把所有吃的東西都拿走,不給他東西吃,因此梁武帝最後就餓死在那個地方。前世梁武帝餓死了猴子,今生這猴子(侯景)同樣地也把他餓死,這就是因果循環,報應不爽。

回到正題,達摩祖師因與梁武帝話不投機,旋即離開南京,後於路上遇到神光法師在南京雨花台講經說法,當地流傳著一句話說,「神光講經、委婉動聽、地生金蓮、頑石點頭」。他每次講經,圍觀聽講的人常常是擠得水泄不通。達摩祖師離開梁武帝後,一路北上,當路過雨花台時,見到神光在那裡講經說法,他就順便夾在人群中,側耳傾聽。聽到認同的地方就點點頭,聽到不認同的地方就搖搖頭。神光在講經中,發現達摩搖頭,認為這是對自己的最大不敬,便問達摩:「你為什麼搖頭」,對佛學的見解二人因有分歧意見,達摩便主動讓步,離開雨花台渡江北去了。

達摩去後,聽講的群眾有人對神光說:「剛才那個人你知道他是誰嗎?他就是印度高僧菩提達摩」。神光聽了以后,感到慚愧至極,於是他就趕快去追達摩,達摩在前邊走,神光在後面緊追,一直追到長江邊。此時達摩正計畫要過江,可是這時候向江上望去,不要說船隻,就連個人影也沒看到,這要怎麼過江呢。正在這無可奈何之際,達摩突然發現岸邊不遠的地方坐著一個老人,身邊放了一捆蘆葦草,看樣子好像也是在等船要過江。達摩於是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向老人頂了一禮,說道:請您老人家化棵蘆葦草給我,以便代步。老人便順手抽出一根盧葦草予達摩。達摩雙手接過盧葦草,向老人告謝後離去,及至江邊,他把盧葦放在江面上,只見一蘆葦花平展伸開,達摩雙腳踏於蘆葦之上,飄飄然渡過了長江。

回 佛言禪語 /

(277)

About 讀行俠 木魚

Enjoy myself, enjoy my life!

View all posts by 讀行俠 木魚 →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