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八怪之一:羅聘的奇畫人生

文章:每日頭條

照片:羅聘

他是最年輕的「揚州八怪」,用筆畫鬼諷刺世態炎涼!

羅聘(1733-1799),清代畫家。字遯夫,號兩峰,又號衣雲、別號花之寺、金牛山人、師蓮老人。祖籍安徽歙縣,其先輩遷居揚州。「揚州八怪」中最年輕者。為金農入室弟子,未作官,好遊歷。畫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蘭、竹等,無所不工。筆調奇創,超逸不群,別具一格。為「揚州八怪」之一。他又善畫《鬼趣圖》,描寫形形色色的醜惡鬼態,無不極盡其妙,藉以諷刺當時社會的醜態。亦善刻印,著有《廣印人傳》。金農死後,他搜羅遺稿,出資刻版,使金農的著作得以傳於後世。其妻方婉儀,字白蓮,亦擅畫梅蘭竹石,並工於詩。子允紹、允纘,均善畫梅,人稱「羅家梅派」。

在中國畫的世界裡,擅畫花草、蟲魚、鳥獸的名家數不勝數,但以「畫鬼」著稱的唯數羅聘一人。他的「鬼」在推崇「雅趣」的時代中自成一家,成為了藝術史中一道獨特的風景。

一生未做官,卻偏愛畫形形色色的醜惡鬼態,無不極盡其妙,藉以諷刺當時社會的醜態。越愛畫鬼之人,內心越正。而許多冠冕堂皇之人,內心卻醜陋不堪。羅聘是揚州八怪中最年輕的一個,與另外「七怪」是完完全全的兩代人。1733年(雍正十一年)羅聘出生時,「七怪」中最年長的汪士慎已經47歲,最年輕的李方膺也有36歲。揚州八怪以「怪」聞名,前面「七怪」多以性情和為人處世的個性而「怪」,羅聘則是以他的繪畫題材而「怪」。

在繪畫技法上他獨闢蹊徑,畫《鬼趣圖》時,先用水將紙打濕,然後在潮濕的紙上作畫,筆峰所到之處,墨會隨著被染濕的紙紋四散開來,這樣會給畫面造成一種模糊似霧的奇特效果。以此作為《鬼趣圖》的背景,增加了畫面的陰冷氣息和鬼的神秘感。在濕紙上作畫,是對繪畫功力的更高層次的挑戰,這需要畫家在筆、墨、水三者之間的運用要協調一致。獨特的畫法是使《鬼趣圖》成為「奇畫」的重要原因。

鬼怪「達人」

鄭板橋的竹、汪士慎的梅、黃慎的人……而到了羅聘這裡,則是形態各異的鬼怪。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以鬼怪為題材進行創作並以此成名的畫家寥寥無幾。而在中國,談到這類題材的畫作,除了李嵩的《骷髏幻戲圖》,就是羅聘的「神作」——《鬼趣圖》。

《鬼趣圖》共八幅,羅聘用誇張的手法描繪出了一個奇異怪譎的鬼怪世界。煙霧瀰漫中,這些「鬼」或胖或瘦,或高或矮,它們在步行、在交談,甚至在賞花飲酒,雖虛無縹緲,但他們的表情、神態和身份地位都被生動地呈現了出來。

這些「難登大雅之堂」的鬼怪們在羅聘的筆下,過著與普通人並沒有太大差別的生活——而這正是羅聘選擇畫鬼的原因。他畫鬼並不是為了「博出位」,而是以一種更為詼諧風趣的方式來諷刺現實世界裡的人和事。

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既然直接畫人那麼難,不如以鬼代人來表達心中所想。乾隆三十六年,羅聘前往京師拜見名家,在喧囂的京城裡,他見識到了世間百態,體會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他看到的是真人真事,到了紙上便變成了看似虛幻的鬼怪。

《鬼怪圖》一問世,便在京城掀起了軒然大波,眾多文人墨客都為之驚嘆。羅聘的奇思妙想和精湛的畫技,更是讓畫中辛辣的諷刺更加入木三分。袁枚曾對這幅作品評價道:「我纂鬼怪書,號稱《子不語》。見君畫鬼圖,方知鬼如許。」

究竟畫的是人還是鬼,我們看到的是真還是假,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但對「鬼才」羅聘來講,揭示太平盛世下的種種黑暗與不公,用畫鬼說人世,就是最大快人心的事了。

有名沒錢的風流才子

對大多數人來說,生前窮困潦倒、莫名無畏,死後聲名大噪、流芳百世的藝術家屢見不鮮,但年紀輕輕就已是眾多名流家中座上客的羅聘,卻是個例外。儘管名聲響徹京城,但他卻一生都處於窘困之中。羅聘是家中第四子,他的父親雖曾在鄉試中中過舉,卻也只是個芝麻官。在羅聘剛滿周歲時,他的父親就去世了。雖然天資聰穎,讀書過目不忘,但羅聘並沒有擁有很好的學習條件,他在窮困潦倒中長大成人了。為了儘快擔起養家的重任,他沒有像其他少年一樣走上科舉考試的道路。「通畫學十三科,讀奇書五千卷」,羅聘年紀輕輕就以賣畫為生,而到了20歲時,他已經在家鄉小有名氣。

創作上如此風光的羅聘為何總是生活得潦倒窘迫?原來,性格豪爽豁達的他不擅儲蓄,兜里的錢總是留不住。在他的一生中,共進京三次,每次都能賺得盆滿缽滿。但拿到錢後的羅聘揮金如土,游名勝、買古董、呼朋喚友,直到最後,每次都是以連回家的盤纏都沒有而告終。

在他第二次進京時,在京城賺的錢財很快被他揮霍一空,無奈之下,他蝸居在廢棄的古廟中。為了籌得回家的路費,他甚至把妻子過去寫的詩親手抄錄,呈送給達官貴人們,希望能夠引起憐憫,獲得施捨。獨自坐在破敗的古廟中,歸心似箭的羅聘不禁發出感嘆:「空有千秋業,曾無十日資。 欲歸歸未得,何以慰兒痴?」

到他第三次進京時,羅聘已近花甲之年。此時的他早已名聞畫界,登門求畫的人絡繹不絕。甚至一些在京的朝鮮人,也攜重金求購他的大作。「狂哆談詩口,豪揮賣畫錢」,到了離開之日,羅聘哪裡還有回程的路費,他將自己的舊衣服全部賣光都無法還清逍遙時欠下的債務。直到嘉慶三年,在友人的資助下,羅聘的大兒子趕到京城,才把父親和弟弟接回揚州家中。此次歸鄉後,看盡世態炎涼的羅聘「衰顏慘澹,老淚飄蕭」。身心俱疲的他於嘉慶四年與世長辭,享年67歲。

情誼深厚

作為一名才子,除了傲人的才華與逍遙洒脫的生活,還有一個重要的標準,便是有情有義。作為「揚州八怪」中最年輕的一位,羅聘不僅是金農的入門弟子,更是與自己的妻子方婉儀成就了一段「才子佳人」的佳話。在羅聘尚未成名之前,他就和方婉儀成了婚。方婉儀家世代官宦,其祖父和父親都入仕為官,但因為官職不大,所以家境一般。這對夫妻雖生活清苦,但兩人志同道合,惺惺相惜。婚後,這對神仙眷侶過著談書畫、游山水、賦詩詞的愜意生活。後來,羅聘成為了京城中風光一時的大畫家,而方婉儀也不甘示弱,她的詩歌名滿揚州城。兩人共有兩個兒子,一家人都擅長畫梅,「羅家梅派」傳頌一時。乾隆四十四年,羅聘再次進京時,方婉儀正臥病在床。一天夜裡,在外奔波的羅聘忽然夢見自己的妻子手持梅花捲出現在他面前說:「我,滇南去矣!」羅聘醒來後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後來,他才知道愛人已在揚州病逝。

與愛人陰陽兩隔的遺憾不同,羅聘對自己的老師可謂是不離不棄。羅聘在揚州初露頭角時,就引起了鄭板橋、朱二亭等人的注意,而住在西方寺的金農更是對他青睞有加。金農常常在詩畫上給予羅聘指點,而羅聘也對他十分欽佩,常常追隨其左右。

乾隆二十二年,25歲的羅聘以詩為禮,正式拜金農為師。兩位師徒整日泡在一起,羅聘如饑似渴地向金農學習繪畫。對這位天賦凜異的弟子,金農也是讚賞有佳:「初仿江路野梅,繼又學予人物蕃馬,奇樹窠石。筆端聰明,無毫末之舛焉。」

在當時,人們常說「見羅聘如見金農」,而金農也常讓羅聘代筆,羅聘作畫也常請金農題署——兩人在創作上、生活中,早已融為了一個整體。直到乾隆二十八年,77歲的金農謝世。在老師生病時就悉心照料的羅聘,更是盡心料理喪事。兩年後,在他人的資助下,羅聘護送金農的靈柩歸葬浙江。

金農離世後,羅聘開始著手整理老師遺落的詩作和硯銘。他循著金農生前遊歷的足跡,踏遍萬水千山,只為搜尋遺稿,精心整理後編成《冬心先生續集》——完成了金農生前的遺願。

雖出身清貧,但羅聘的才氣、情誼伴隨他度過了大開大合的一生。他筆下的鬼成為了中國畫中獨樹一幟的一座高峰,而他和金農的師徒情,和方婉儀的愛情更是流傳至今。人們口中常說的風流才子,或許正指的是羅聘這樣的人吧!

延伸閱讀:

(24)

About 讀行俠 木魚

Enjoy myself, enjoy my life!

View all posts by 讀行俠 木魚 →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