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真確理解世界:漢斯.羅斯林的人生思辨

我如何真確理解世界:漢斯.羅斯林的人生思辨
文章:黑咖啡
圖片:書籍封面
參考文獻:網路書評
                         
作者介紹:(對作者的介紹,轉載自多名網路評論者)
評論者一
漢斯.羅斯林(Hans Rosling, 1948-2017)
是一名臨床醫師、全球公衛學家,也是知名的公共教育家,曾擔任世界衛生組織(WHO)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顧問,共同創辦無國界醫生的瑞典分部,也是世界經濟論壇(WEF)全球議程網路的成員。
這本書講的是作者的生平,從在非洲莫三比克行醫的故事,一直到他變成教育家,在書中分享他的經驗,也讓人們了解,現今的醫療水準,比我們認知中的好很多。
2005年,漢斯和兒子奧拉與媳婦安娜共同創辦了蓋普曼德基金會(Gapminder Foundation),以立基於事實的認知,對抗廣泛的無知,協助人們了解這個世界。他經常獲邀至企業、國際機構與非政府組織講學,更史無前例地十度登上TED大會,演講影片瀏覽總數超過3,500萬次。
漢斯的學術研究和持續追求增進人類福祉的貢獻,使他獲得表彰人文學科與自然科學領域學術翹楚的尤金.甘農獎(Eugene R. Gannon Award)、哈佛大學年度人道主義獎(Harvard Humanitarian Award)、英國皇家地理學會皇家獎章、聯合國人口獎,並入選《時代》雜誌全球百大影響力人物、美國《外交政策》雜誌全球百大思想家,以及商業雜誌Fast Company的年度百大創意人物。
他自詡為認真的「可能性主義者」—既不抱持無端的希望,也不抱持無端的恐懼,持續抵抗過度誇大的世界觀,相信未來會持續進步。
2017年2月因胰臟癌辭世,把人生的最後時光用在撰寫《真確》與本書。
 
評論者二
聽聞漢斯.羅斯林(Hans Rosling)教授即將再出版一本自傳時,我內心極為興奮且期待,他的上一本著作《真確》為數以百萬計的人們帶來了這個世界的真實面貌,讓我們得以擺脫無知,更睿智的看待這個世界。但這位帶有一些傳奇色彩的全球公衛專家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人?我想不只是我,許多人心裡應該也存有相同的好奇,而這本《我如何真確理解世界:漢斯.羅斯林的人生思辨》為我們帶來了詳細的解答。
 漢斯教授出生於一個不算富有的瑞典低層貧窮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名咖啡碾碎廠的工人,而母親及其他長輩也幾乎都是目不識丁的文盲。雖然生活艱困,但他的父親從不輕忽對漢斯的教育,他會透過從咖啡豆袋中偶爾撿拾到的各國金幣、廣播新聞評論及聆聽演講為小漢斯建立起世界觀,成為他未來對於理解這世界的強烈渴望。而與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的日常對話,也讓他對目前的生活條件有了更多的理解。
 當他成為青少年時,他開始學習醫學並陸續到許多東西方國家旅行,在這段過程中他認識了不同地方的文化、結識了優秀的朋友、與愛人共組家庭、更罹患了癌症,為他的人生投下了一顆未爆彈,所幸最後成功戰勝了病魔,讓他可順利地前往當時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莫三比克協助兩年的醫療作業。
在莫三比克的納卡拉行醫這段故事中,是我印象最深的部分。當時漢斯是一名經驗尚淺的實習醫師,仍抱持著要服務所有病人的偉大情操。但在他實際深入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後,他原先的價值觀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在這樣人力及物品資源皆極度貧乏的社會中,要全心全意照顧好一個病人是不道德也是不切實際的,他因此時常被迫在現實與道德之間做出殘酷選擇,這讓他在無數個夜晚徹夜難眠。
之後,莫三比克及周圍的國家爆發了大規模的綁腿病,這種疾病常在鬧飢荒的地區爆發,以調理過程不完全的樹薯為主的單調飲食所引發,因此他隨即前往卡爾瓦進行疾病的相關調查,並做出了許多貢獻。當綁腿病事件結束之後,漢斯和家人回到了瑞典開始教授「開發中國家健康醫療」課程,並成為國際衛生學的教授與研究員,為莘莘學子帶來寶貴的實務經驗。
到了2005年,漢斯意識到許多人們對於這個世界並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因此他和兒子奧拉與媳婦安娜共同創辦了蓋普曼德基金會(Gapminder Foundation),以立基於事實的認知,對抗廣泛的無知,協助人們了解這個世界。並陸續獲邀至企業、國際機構與非政府組織講學,更史無前例地十度登上TED大會,成功的讓人們開始關注相關議題。 
最後,漢斯在2016年罹患胰臟癌末期,他選擇坦然的面對人生的終點,並希望在這最後的時間寫下本書,分享他理解世界的過程,無私奉獻出他的生命。本書的最後,也刊出了編譯者芬妮.哈耶斯坦(Fanny Hargestam)與漢斯遺孀安妮塔的對話,將漢斯日常生活的一面闡述出來,為這位當代百大影響力人物的人生故事畫上了一個溫暖的句號。
 
評論者三
一個慷慨無畏的靈魂,如何以他的思辨與抉擇撼動世界?《真確》作者漢斯.羅斯林逝世前堅持寫下的人生自述! 
為什麼比爾.蓋茲會自掏腰包,讓全美大學生人手一本《真確》,甚至要求每個微軟的員工都要讀?
是什麼樣的人生歷程與思辨,讓漢斯.羅斯林成為舉世聞名的全球公衛學家與教育家,並以《真確》揭露世界的真相,扭轉我們的直覺偏誤? 
以TED演講與《真確》聞名於世的漢斯.羅斯林,擅於運用活潑數據解釋世界的真貌,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受歡迎的學者。2016年,醫生無預警通知他得了胰臟癌,漢斯立刻決定排除萬難寫下這本書,完整公開他的一生,以及他如何學會理解世界、在生命最艱難的時刻做出抉擇。 
本書從漢斯.羅斯林兒時透過咖啡豆產地認識國家寫起,描述一名出身寒微的年輕人,藉由科學深入各個角落,重新詮釋這個世界。他隨時願意承認錯誤,接受相悖的觀點,一次又一次挑戰自己的既定想法,逐步克服偏見,形塑自己的價值觀與人生思辨,並因此致力於運用數據揭露事實,寫下《真確》一書,影響力遍及全球。 
無論是在資源窘迫的非洲納卡拉急診室徹底反思醫者的價值,或是在世界經濟論壇以真確問題檢視全球領導人的無知,甚至是因為過於專注地實踐理想差點被太太掃地出門,漢斯.羅斯林持續將自己的生命奉獻給世界。 
他值得你認識,你也需要知道,世界上曾經走過這樣一個美好的靈魂。
 
本書心得分享:
《我如何真確理解世界:漢斯.羅斯林的人生思辨》這本書與之前他寫的《真確》有所不同,前作提出了許多見解與實作,讓讀者能以更加客觀的態度來看待真實的世界。而本書則是告訴讀者,如何培養出比一般人更加不同的視野角度,建立新的思維模式,並且身體力行。 
作者藉著《我如何真確理解世界》這本書來告訴讀者,他與一般人並無任何差異,今天之所以驅使他這麼做,其實就是心中的熱情與關懷。書中沒有那種遙不可及的人生大道理,更沒有那種只有聖賢之人才能做到的偉大胸懷,這裡只有著一篇篇令人嘖嘖稱奇的冒險故事,以及作者從事著看似平凡卻蘊藏著偉大的行為。讀完本書之後,可以讓讀者能夠更真確地認識我們所處的世界。人們只要願意馬上付出行動,世界仍是充滿希望的。 
漢斯.羅斯林於1980年代來到位於非洲的莫三比克,當時這個國家剛剛獨立不久,政局仍然不穩
定,而漢斯就在莫三比克的納卡拉行醫,他一邊行醫,一邊記錄下他的所見所聞,描述他面對不同文化時內心的衝擊。例如,他在瑞典習以為常的在街道上步行、或是騎腳踏車上班,在當地卻是不被允許的,因為當地人認為這是有損他醫師的身分,甚至由不得他辯解或反駁。他冷靜思考著所面對的文化衝突,整理出哪些事情是必須且一定要改變的;哪些事情則是能夠輕易改變的。身為公衛醫生,他極力推廣破傷風疫苗的接種,讓懷孕婦女與新生嬰兒不再因此疾病而早逝,但這樣卻讓他面臨了是要花時間及精力去救治眼前的病患,還是要將時間用在推廣衛生教育及防治觀念,這使得
他陷入了兩難的抉擇與無奈。今天非洲的醫療水準已逐步趕上先進國家,但他們的貧窮恐怕是我們所無法想像的。「身無分文的現實,會將你最基本的尊嚴剝奪殆盡。」 
在非洲行醫那二年,莫三比克發生了一種疑似傳染病的怪病,當地許多婦女與小孩突然半身癱瘓。在真相未查明之前,漢斯.羅斯林說出了他內心的擔憂、恐懼和煎熬,在冷靜思考並運用科學數據與客觀分析,終於揭露出原因,原來非洲乾旱所引起的饑荒是為身歷其境的人所難以想像的,他發現解決這種怪病的根本之道,就是要根除饑荒的問題,這促使了漢斯.羅斯林決心回國後投入醫學研究、疫病防治的領域,以幫助更多的人。 
漢斯.羅斯林將自身在非洲行醫的經驗結合學術研究,傳授給有志到落後地區行醫助人的學子們,讓他們可以不再多走冤枉路。他客觀描繪了在非洲醫生與病患間的關係,如何運用最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漢斯.羅斯林還舉了他到古巴研究一種怪病的例子,調查結果在這個尚未改革開放的國家,基於有損國家顏面的原則,是不能對外公布的。 
本書中讓人印象深刻的故事,在某一天的傍晚,有一位年長的老婦人來找作者醫治,因為他的皮膚被大腿骨刺穿,當時在沒有X光機及麻醉藥的情形之下,經歷2小時劇痛,將骨折處還原,並打上石膏。
但隔天漢斯・羅林斯卻發現他犯了一個「經典錯誤」,因為病人的腳尖指向側邊,而不是前方。這是因為治療過程的疼痛,會讓病患自然將腿向內彎,而作者在打上石膏之前,沒有再次確認腳尖的方向所致。當時漢斯急著想幫老婦人重新打上石膏,並且相她模仿著如果沒有矯正過來,那麼終生都會有跛腳的情形,但是沒想到老婦人卻搭著漢斯的肩膀說:『嘿,醫生,能像你那樣行走,我就滿足了!我就可以回家餵老母雞,照顧孫子啦~你今天還得給新病患看診呢。』 
這件事情讓作者體會到,「在極度貧困的環境下,不要嘗試把凡事做到十全十美」,因為這樣就是浪費時間和資源,使他們沒能發揮最大效益。 
另外作者統計,當時一年內在醫院內死亡的孩童有52名,而死於家中的則有672名,兩相比較是10幾倍的差距,而這些孩童有一半是在死亡前的一星期,都不曾到過醫院,原因大多是因為貧窮,因為他們沒有能力負擔交通及醫療費用。 
因此,分散醫療資源,去較貧瘠或偏遠的貧困地區,實際上才能真的救更多的人。 
作者成為醫生之後,對人文的熱情依舊不減,他以他在公衛方面的經驗,結合統計數據和客觀分析,將所學貢獻於教學與傳遞真確的訊息、知識。唯有認清事實,才能改變世界,引領世界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作者的認真、熱情、執著、求真的特質,讓他將所經歷過這世界美好的一面傳遞出去,並為這個世界創造更大的價值。最後在此用一位評論者的話作為本書心得分享的結束: 
其實,要堅持「求真」是一件極度困難的事情。
你看見了真實,但不一定可以接受。
你接受了真實,但不一定可以改變。
 
回 讀行書評
 
 
 
 
 
 

(196)

About 讀行俠 木魚

Enjoy myself, enjoy my life!

View all posts by 讀行俠 木魚 →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