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景點】藍天碧海綠島行:綠島監獄(台東綠島)

文章:黑咖啡

照片:黑咖啡

視頻:黑咖啡

日期:2022.04.21-22

參考文獻:維基百科、國家人權博物館不義遺址資料庫

白色恐怖下的綠島監獄

講到綠島,除了藍天、海洋、潛水及海底溫泉外,就是在戒嚴時期關押政治(叛亂)犯及重刑犯的綠島監獄。今天就讓我們進入時光隧道,來看看這個在威權時代既神秘又悲情的白色恐怖下的監獄--綠島監獄。

現今的綠島監獄已更名為國家人權博物館,由於進入綠島監獄只允許拍照而不允許攝影,所以今天我們就用圖片來看圖說故事。

當年關押政治(叛亂)犯及重刑犯的綠島監獄是隸屬於國防部,設立於民國61(1972)年至76(1987)年,位於今天的臺東縣綠島鄉公館村將軍岩20號,就坐落於當年的保安司令部新生訓導處舊址(公館村6鄰流麻溝15號),現今為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

綠島,因地質為火山集塊岩所構成,故舊稱「火燒島」。由於綠島四面環海的特殊地理環境,在日據時期1911年至1919年(明治四十五年至大正八年)為了隔絕犯罪者就在此設立「火燒島浮浪者收容所」,所關押的犯人在島上以放牧為生,因為逃脫困難而任其自生自滅。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民政府在綠島分別設立三處監禁的矯正機關:

一、新生訓導處:又稱「莊敬營區」,直接隸屬於當年的保安司令部,之後改制為警備總部,設立於民國40(1951)年至54(1965)年,地點就在於現今的綠島公館村,專門監禁思想犯或政治犯之用。並於民國54(1965)年至80(1991)年另設立「警備總部感訓第三總隊」,在民國80(1991)年至91(2002)年改為「綠島技能訓練所(又稱進德山莊)」,主要收容強制工作的累犯並施行職能訓練。

二、綠島感訓監獄:又稱「綠洲山莊」,屬國防部管轄,設立於民國61(1972)年至76(1987)年,就在新生訓導處同址的西側,主要是關押景美看守所和臺東泰源監獄的政治犯。

三、綠島監獄:又稱「崇德山莊」,屬司法行政部(法務部前身)管轄,設立於民國61(1972)年迄今,地處於綠島中寮村(現改制為法務部矯正署綠島監獄),主要收容一清專案及治平專案的重刑犯和幫派流氓份子,綠島被稱為「惡魔島」或是「大哥的故鄉」,就是以此得名。

這裡要介紹的是隸屬國防部的「綠島感訓監獄(綠洲山莊)」。綠島感訓監獄是很典型的封閉式監獄,監獄背山面海且四週被高牆所圍繞,監舍稱為八卦樓,呈現十字放射狀,主要是便於中央監控管理。監舍共有四棟,每棟兩層分為八個區,各有大小牢房52間,一樓多數是關押政治犯,二樓則用來關押身分較為特殊者。監獄有四個放封區,另有戒護室、醫療室、獨居房、廚房、倉庫、禁閉室,並於行政大樓內設有親友面會室。

「綠洲山莊」主要羈押者為白色恐怖時期的政治犯,包含不同立場的白帽仔(推動臺獨)跟紅帽仔(推動社會主義統一),由於空氣潮濕,海風強烈,醫療設備缺乏,羈押於此的受難者很容易罹患關節炎等疾病,其中病逝於獄中的就有54人之多。「在那個時代,有多少母親,為她們囚禁在這個島上的孩子,長夜哭泣。」這是人權紀念碑上由柏楊所提的碑文,道盡了當時人權運動者及其親人的血淚,這是亞洲第一座人權紀念碑,它見證了遙遠的「火燒島」上,受難者被埋逝的歲月。

從漠視人權的政治監獄到提倡人權的紀念園區

民國64(1975)年蔣介石逝世後實施全國大減刑,數百名關押於此的政治犯陸陸續續得以假釋、提前結訓、保外就醫等名義出獄。在民國76(1987)年解除戒嚴後,綠島感訓監獄尚有的三十多名政治犯被移監至位於中寮村的綠島監獄繼續服刑,而「綠洲山莊」則改名為國防部綠島監獄,後於民國77(1988)年移交給警備總部綠島指揮部。

民國79(1990)年5月5日,涉及前臺灣省政府主席謝東閔郵包炸彈案的王幸男假釋獲准,當他跨出綠島感訓監獄大門,成為最後一位離開綠島的政治犯,臺灣的政治犯才正式從臺灣的歷史舞臺上退出。

民國86(1997)年起施明德等十六位立法委員向政府提案,要求保留綠洲山莊並設置史蹟館,民國90(2001)年在綠島設立人權紀念碑,於民國91(2002)年12月10日綠島人權紀念園區於世界人權日啟用,民國107(2018)年正式定名為「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

(46)

About 讀行俠 木魚

Enjoy myself, enjoy my life!

View all posts by 讀行俠 木魚 →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