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居時代的來臨

文章:黑咖啡 (獨居一讀後心得)

    人類自有歷史記載以來,不管是考古文化的研究,或是從史書上的紀錄來窺探,其所呈現出來的幾乎是一面倒的認為人類是群體的動物;舉凡從遠古的人類至現今生存在21世紀的我們,其生活習慣、地理風俗、宗教活動、商業行為、政治活動等等,皆呈現出人與人之間存在著緊密的連結與互動,因此,古今中外的哲學家,歷史學家,教育學家,人類學家等,他們對人類的行為模式皆不約而同的下了一個註解,那就是人類是群體的動物、人類無法獨自生活、離開群體的人類其身心都會出問題,且是不健康的。

    如果當一個人處在獨居的態樣中,而這個態樣不是短暫的,亦不是被動的,而是長時間的,主動的願意去處在這個狀態中時,人們就會用一種異樣的眼光,一種不容於社會觀點的論述,來評論選擇過著獨居生活的人,而這些評論常是負面的、歧視的、不健康的。

    然而處在21世紀的今天,這些認為人類應該是群體的動物及應該過著群體生活的論點,將逐漸被推翻,這些觀念亦將被革新。當今世代選擇獨居生活的人,雖不至於像立竿見影般的突然遽增,但它卻以可觀的速度快速成長,並且在世界各地逐漸蔓延開來,它的成長不是無來由的,它的拓展更不是巧合,因為時勢造就獨居生活,也成就了樂於獨居的人們。

一、打破群體生活的傳統觀念,邁向獨居生活的時代趨勢

  (一)獨居漸成為世界各國的趨勢

      近二十年來,獨居生活已在世界各國如雨後春筍般的擴展開來,最初是在已開發國家中萌芽,最後再拓展到世界各地。獨居的擴展不是某一個人鼓吹,亦不是某一個團體所推廣出來的,它是受到時代巨輪所轉動,是受到地理環境變遷所影響,亦是受到當今文化潮流及生活環境的改變而不得不推動。

      由於世界各國從勞力密集的工業化時代,邁向信息資訊快速擴張的資訊化時代,人類生活模式大幅度的改變,勞力密集需要的是人與人的互動及合作,這個互動是面對面的,這個合作是群體的,它們皆是必然的、也是主動的,因此造就了人與人親密的結合,緊密的聯繫;而資訊化的時代是需要在短時間內處理大量的資訊,它雖然也需要和他人互動及合作,但這個互動卻不是面對面,這個合作雖然亦是群體的,但卻是各自獨立作業。為什麼不是面對面的呢?因為所有的互動皆透過電腦網路來聯繫與溝通,彼此看不到對方的表情,感受不到對方的情緒,因此也就無法了解對方的感受,這個合作雖然也需要群體,但卻是各人負責自己的部分。打個比方,過去傳統的公司,其一個公司裡,產品設計有設計部門,產品製造有製造部門,產品銷售有行銷部門,產品維修有維修部門,它們都是同屬一家公司,部門與部門可能就在隔壁或者是在樓上或樓下,公司有獲利各部門雨露均霑,公司虧損各部門亦感同身受;然而現在每一個部門都是一家獨立公司,產品設計就給設計公司負責,產品製造交給產品製造工廠負責,產品銷售就交給代理商或經銷商負責,若產品設計有瑕疵就換掉設計公司,工廠製造出問題就換另一家工廠生產,產品銷售不佳就另尋代理商或經銷商,雖然大家都是群體合作,但卻是各自獨立,各自為政。因此從公司到社團以至於個人皆已漸漸的成為群體中的獨立個體,而非群體中的共同體。

  (二)獨居但不獨處

      今天的人們也許他(她)過著獨居的生活,但他們卻沒有過著獨處的生活,因為他們時時刻刻 和其他人還保持著互動,只是其互動方式並非傳統的方式,他們是透過網路、透過群組、甚至透過通訊電子設備和這個世界各地的人們保持著互動,甚至比起以往傳統的生活方式還要熱絡,所以他們過著獨居的生活卻不是過著獨處的生活。

  (三)獨居不等於孤獨

      獨居與孤獨是兩碼子的事,獨居不等同於孤獨寂寞,有時候兩個平行而無交集的人在一起,更加寂寞孤獨。所以獨居的人不一定就會孤獨,有時候其社交反而更為活躍,朋友更多也更多元化;而群居的人也不一定不孤獨,不管是眾人皆睡我獨醒、還是眾人皆醒我獨睡,其中所含蘊的就是孤獨。所以選擇獨居不等於選擇孤獨,因為在現今緊湊的社會步調裡,我們更需要獨居,因為它可以緩衝我們過度擴張的社交關係,提升我們的精神層次,亦可讓終日擾擾不安的心靈得以沉澱。

  (四)獨居不會讓群體社會瓦解,反而讓群體連結更緊密

      過往一些學者認為人不適合獨居、獨居是不健康的、獨居是一種病態,他們擔憂如果過分鼓吹獨居,或獨居被社會上絕大部分的人所認同,則人類有史以來的群體社會制度,將崩壞並徹底瓦解。

      揆諸世界各國裡,北歐是世界獨居社會的先驅,而瑞典則是該先驅中的箇中翹楚,但是我們看到瑞典的社會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不但沒有瓦解與崩壞,反而讓群體的連結更加緊密,人們更樂意與他人社交,因為人們白天與一群人(可能是上司、同事、同學、朋友等等)社交互動,晚上回到家裡還要和另一群人(配偶、孩子、家人、甚至社區的鄰居等等)繼續社交互動,他們完全沒有自己沉澱的空間,及為自己心靈的火爐添加柴火的時間,因為從早到晚只有output而沒有input,到最後反而更容易讓自己想要逃離這個社會,躲避與人互動社交。

  (五)獨居不再是人一生中的過渡階段

      傳統的獨居生活是人生中的一個過渡期,其最終仍然要組成自己的家庭而過著群體的生活。而現今獨居生活不再是人生中的一個過渡期,它是長期性的、具主動性,未來也將成為一普      世的價值觀念。

二、台灣邁入獨居時代的因素探討

    曾幾何時,台灣社會從傳統的大家庭系統逐漸過度至折衷家庭,後來又進入並且維持了數十年的小家庭制度,今天的台灣家庭體系又即將蛻變而與國際接軌,進入獨居生活的時代,然而在這全球崛起的新風潮裡,獨居生活正在改變這個世界,同樣地也在改變台灣的社會體系,及衝擊著台灣對傳統的家庭群體生活根深蒂固的觀念,然而台灣有甚麼條件及因素使其不在這世界    潮流中缺席呢﹖

  (一)網路科技的影響

      1980年代網路科技在全世界如雨後春筍般的興起,從國家機關的治理,公司、行號及民間社團的運作,到一般人民日常生活及社交等,皆受到網路科技的影響,此等影響不但深遠,而且廣泛,也改變了人類數千年來的傳統生活模式,表面上我們看到了網路科技讓我們生活更加便利,然而更深一層的認知到我們過去根深蒂固的生活模式,已受到結構性的徹底變革。

  (二)網路商業交易機制的健全

      過去數千年來人類的社交模式,可能是一對一、一對多,或是多對多的方式來進行,不管是哪一種方式,其皆是透過面對面的構通與互動來完成,這當中無論是商業交易、教育訓練、演講學習、溝通交流、資料查詢等,往往需透過與人的互動方可達成。然而,網路科技卻改變了此一模式,讓人與人之間可以不再透過面對面的實質互動,而仍然可以完成所需要的外在需求與內在需求,而此網路模式又比互動式的模式,更加快速,更加便利,因此也造就了人們習慣性的在電腦、電視、智慧型手機、或在網路的虛擬世界中,來完成所需要的工作或學習。舉例來說,以往我們要購買日常用品,需要到賣場或商店中去挑選,如今透過網路購物或電視購物,只需一個按鍵就可以完成所有的商流、金流及物流等繁瑣的工作,從商品下單到商品收訖,這當中完全不需要與他人做任何的溝通與互動,就可以完成所有工作,而這些機制卻因為網路科技的進步與廣泛的被使用,而影響到每一個人的生活層面,也因此更加造就了獨居生活的便利,亦開啟了獨居生活的方便之門。

  (三)網路社交的興起與風靡

      今天智慧型手機的瘋迷全球,縮短了人類有形的距離,看似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也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然而,此種互動卻是建立在看不到對方,甚至聽不到對方聲音的基礎上,今天我們完全不需要和人面對面就可以完成彼此之間的互動,這是以往獨居者無法達成的,也因此造就了獨居上的便利性及隱密性,因為生活模式的改變,可見未來獨居者的數量將會與時俱進。 

  (四)台灣人平均壽命的延長

      醫學的進步,促成人類的長壽,而長壽所帶來的現象就是我們所處的世界在變老,再加上少子化的來臨,讓我們周遭所看到的或接觸到的人,長者的比率非常高,而據研究顯示,現今長者獨居的比例較過去來的高,而且高很多,原因是甚麼呢﹖因為追求獨立自主的價值觀已快要成為全世界的共識,而今獨居的人不見得就是孤僻的人,另社交活躍的人也愈來愈多選擇獨居,他們希望與親人或朋友保持有距離的親密,也就是與親朋好友在一起但分開住,各自保有自己的空間。

  (五)女性經濟能力的獨立

      現今有經濟獨立自主的女性其單身獨居的比例節節高升,因為她們再也不需要像傳統的女性,凡事皆要仰賴男性,她們經濟獨立可以自主生活,她們的理想已從傳統家庭生活中的相夫教子,轉而能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她們不願意結婚,很大部分是想保有屬於自己的空間,更可以享受那種不必跟誰互動的平靜,因為沒有比跟錯的人在一起更加寂寞的事。

  (六)社會福利制度漸臻健全

      以往獨居者最擔心的事就是老來病痛無人照料,然而今日社會福利制度的漸臻健全,醫療照顧的完善等,皆大大的讓想獨居之人,對此種之憂慮消去大半,也促使響往獨居生活者敢勇往直前,邁向獨居的生活。

結論

    獨居並不代表不過群體的生活,而是用另一種方式來過群體生活;獨居者也不一定就代表孤獨寂寞,甚至他(她)的社交生活還比群居者更加活躍;研究顯示,我們需要獨居,其目的是要緩和現今緊湊且過度擴張的社交關係,因此我們不該再認為獨居者是有問題的人,也更應該積極的去認識及接受獨居的生活,因為在未來的日子 裡,你、我皆有可能會進入獨居的狀態而過著獨居的生活。

(79)

About 讀行俠 木魚

Enjoy myself, enjoy my life!

View all posts by 讀行俠 木魚 →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