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嘯般的「縮水式通膨」,正席捲而來

文章:黑咖啡

價格不變、但份量變少的「縮水式通膨」,已悄悄的來到你、我的生活消費當中。因為商品縮水的「縮水式通膨」,就是以減少商品份量來取代價格調漲,消費者比較無感,這就是溫水煮青蛙的「縮水式通膨」。

記得年輕的時候不管是在南部還是在北部,便當裡面的滷蛋一定是一整顆的,不知曾幾何時,滷蛋已經出現半顆了,剛開始我會抱怨、我的朋友會抱怨、買便當時的路人甲也會抱怨,但店家一定會說現在物價上漲、成本增加,我只是將份量稍微減少一些,但價格沒有調漲啊。這種說詞說服了當時的我、說服了當時我的朋友、也說服了普羅大眾,因此變相的價格調漲就悄悄的降臨在你、我之間,這就是「縮水式通膨」,因為它比較「無感」、比較「不痛」。

「縮水式通貨膨脹」是經濟學家馬姆葛瑞恩(Philippa Malmgren)在大約10年前將這種「縮小規模」的現象命名為縮水式通膨。也就是說企業減少產品的尺寸或數量,卻同時收取相同或甚至更高的價格。但這是企業面臨短期壓力所做的一些調整,但是一旦壓力趨緩或去除,卻很少有企業會將尺寸或內容量調整回來。其實這是一種偷偷摸摸的漲價,消費者往往對價格比較敏感,但對產品的淨重或尺寸縮水相對比較能接受。

大約是在2021年的下半年開始,在美國各大超市購買盒裝麥片時,就會發現平時常買的盒裝麥片,其包裝盒不變,但是內容量已經變少了,而這股「縮水式通膨」就此展開了。其實「縮水式通貨膨脹」(Shrinkflation)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也不是今天才開始的,以往「縮水式通膨」都是區域性或部份類型的商品,但是在2021年下半年起,則是全面性的跨越各類型商品、更是遍及全世界的全區域性,因此才會讓人有如此深刻的感受。

以臺灣的營造業而言,從去(2021)年開始,鋼筋、水泥等建材的價格簡直就是飛漲,由於營造業是工業的火車頭,因此就帶動所有供應鏈內的產品跟著調漲。在高通貨膨脹時期,各企業苦於原物料、勞動力、包裝和運輸成本的上漲,因此價格就會反應在最末端的消費者身上,而消費者是最敏感的,特別是那些非必須消費類的商品,為了避免商品滯銷及須適時反應成本,因此就採不調升價格而從商品內容量來做調整。如今這波「縮水式通膨」的範圍,竟也全面擴及到民生生活必需品上,所以讓人超級「有感」。

而讓消費者最憂心的是,從便當到衛生紙、從咖啡到麥片,世界各地的製造商在不漲價的情況下,悄悄減少商品內容物。這種類似溫水煮青蛙的方式,就是要讓消費者漸漸的習慣及接受新的商品內容量,這意味著商品一旦縮水了,就算通膨趨緩,那商品內容物「也就回不去了」。

但是企業藉由「縮水式通膨」變相來調漲價格其實也是有風險的,而這些隱藏式的風險最後就被凸顯出來,進而影響到企業的獲利:

1.因著縮水式通膨,致使人們改變購物習慣

很多人買東西是不看價格的,只要售價在他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常常品牌認同會高於價格認同。但是當價格或相對價格超出個人可以接受的範圍,這時品牌認同就會動搖,進而琵琶別抱。

2.讓平時花錢更加謹慎

有些人對於小錢常不在乎,但是「縮水式通膨」卻讓他花錢變得更加謹慎,這可能讓他縮減不必要性的開支。

3.讓不比價的人變成精打細算

就以我個人而言,我從小買東西幾乎是不比價的,只要價格合理,東西喜歡就買。不知何時這種「縮水式通膨」卻讓我變成一個精打細算、錙銖必較的消費者。

4.企業形象及品牌忠誠度間接受損

這種偷偷摸摸的「隱形」調漲價格的做法,一般消費者難以立即發現,但是一旦被察覺,其讓消費者感覺上比光明正大的漲價更加糟糕。因而對該企業或該品牌的認同感下降,甚至就與該企業或該品牌斷絕來往。反之,如果能適時地告知消費者,在不調漲價格的情形下,將採取減少商品份量的作法,我想消費者是可以接受的。

萬物縮水時代已來臨

其實消費者都只注意到民生用品的縮水,但是「縮水式通膨」也出現在其他產業。從都市新建大樓的小坪數房屋熱銷,到飛機上餐飲的質與量縮水等,處處皆是。只不過大家只把注意力放在日常生活相關的產品上。不過,即使有正當理由必須縮減產品容量及尺寸,仍需要和客戶溝通並且提前告知,如此才不會賠了商譽也氣走了老顧客。

(29)

About 讀行俠 木魚

Enjoy myself, enjoy my life!

View all posts by 讀行俠 木魚 →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