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真工作,但我不賣肝工作的在職離職

文章:黑咖啡

最近讀了一篇報導,內容是說在美國的年輕人當中,掀起了一股「在職離職」(或稱無聲離職)的風潮,也就是拒絕「沒日沒夜」的工作,強調領多少錢就做多少事。

在傳統的職場上總是灌輸員工要努力工作、要以公司為家、要為公司賣命創造獲利,否則你就是不敬業、工作不盡責的員工,因此員工就被工作職場道德綁架,而養出一群自以為是員工衣食父母的慣老闆,這種觀念在華人社會尤其嚴重。

現今美國部份勞工正已厭倦為公司「沒日沒夜」的賣命工作,改擁抱為自己優質生活的「無聲辭職」(quiet quitting),這個新概念的訴求是每週工時不超過40小時,不加班也不做超出自己專業範圍的工作,拒絕下班來電,並常對老闆的無理要求或額外要求說「不」。

而報導中提到一位約30歲的女性工作者柏金斯(Maggie Perkins),她是一位教師,其平時上課是一週工作60小時(大約是一週工作五天,一天約12小時),但當她生下第一個孩子之後,突然認為事情不該是這樣。她在短影音平台TikTok解釋說,她是怎麼開始她的「無聲辭職」,即便在當時並沒有這個名詞。她說:「我去度假途中還在飛機上批作業,有照片為證。我沒有做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所謂「無聲辭職」並非直接遞辭呈走人,而是不再以工作為中心、不再把自己一天所有的時間全部投入工作,更不願意接受自己的人生就是工作,要完全屏棄這種人生的勞碌文化。這種作法實際上只是意味著你要和工作清楚地劃清界線。

其實這種「無聲辭職」只是想要尋求更合理的生活與工作平衡,不願意自己的人生只有工作,這種的人生態度及生活型態,比較是偏好歐洲生的活型態,而非美國那種24小時待命文化型態。

但這裡要強調的是「無聲辭職」並非「怠工」或是「不認真工作」,他們強調他們在上班時間內是非常認真工作,只是反對無止境地要求他們賣命工作,甚至超時、超力、超負荷的工作,並且只限於職責要求的工時範圍之內。

有人批評「無聲辭職」是一種怠工行為,是不願意為他的工作負責,甚至更進一步的批評說,「無聲辭職」的下一步就是「辭掉人生」。說這種話的人我絕對相信,他不是公司內的主管就是慣老闆。

其實勞工的「無聲辭職」,真正的原因就是在「拒絕勞力被剝削」。不健康或惡質的工作文化,將高工時、高負擔且高壓力的工作型態,視為是一種「認真工作」、「敬業」的桂冠榮耀,特別是華人文化裡更常將「敬業精神」當作神主牌一樣的膜拜,慣老闆以「敬業精神」來要求勞工要無限制的付出,而勞工也以「敬業精神」來自我麻醉,認為他無限制的付出是一種高尚的情操,其實這些都是對「敬業精神」的擴大解釋。

我們要認真工作沒有錯、我們要對工作保持熱情也沒有錯,但是「認真工作」與「被剝削」的這一條線其實是很清楚的,但是我們都被「道德文化」給綁架,因著這個「高尚的道德文化」讓這條線變得很模糊,不但模糊而且還往資本家的剝削中靠攏。

18世紀時,歐洲掀起了一股「剝削者與被剝削者」的衝突,如今這個衝突還在延續,只是改用「形而上的道德」來剝削。我很欣賞現今的年輕人,他們敢擁抱理想、追尋夢想,不受那種似是而非傳統道德所制約、所桎梏。年輕一代的人不希望自己被這種機械式的生活方式所框架起來,因而發展出這種「在職離職」工作態度與理念,其實這種工作方式與心態就是「承攬契約」的精神,一方完成所約定工作、另一方支付價金。或許我們可以期待這種全新型態的工作態度,能為職場帶來正向的轉變與工作文化,創造更高的產能、提升更有效率的工作績效,同時也營造出正面及優質的職場生態。

(34)

About 讀行俠 木魚

Enjoy myself, enjoy my life!

View all posts by 讀行俠 木魚 →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