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集】古蹟探索:鳳山城的古砲台(高雄鳳山)

文章:黑咖啡

照片:黑咖啡

視頻:黑咖啡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清朝時期的鳳山縣城分為舊城(位於左營)及新城(現今鳳山區)。道光十八年(1838年),鳳山知縣曹瑾在鳳山新城增建了城樓及六座砲台,隨後即展開大規模的水圳興築工程,並將部份曹公圳作為鳳山新城的護城河,使得新城的防禦能力大大提昇。

鳳山新城內原有六座砲台,砲台的建築形式各異,應該是為了順應古城的地形、地貌及鳳山圳(曹公圳分支)的水文而興建。砲台各自獨立於城牆一隅,彼此間僅相連而不相通,設立位置大都在城牆轉角之處,和大陸中原地區的城池一樣,該城牆外面設有護城河(曹公圳)藉以保護縣城的安全。如今僅存平成、澄瀾、訓風三個砲台外,其他三座砲台(東南、東北與迎恩砲台)皆已在日治時期拆除了,另外迎恩砲台的橫額(落款於道光戊戌年1838年)現存放於曹公廟外的碑林。上述砲台距今皆已超過180年歷史。

平成砲台

平成砲台位於鳳山縣新城西北隅,在現今曹公廟的正後方,砲台的形狀為長方形,原先破損的部分已於民國88年(1999年)修復完成,是鳳山新城現存的三個砲台保存最完整的。砲台外牆的主要建材是由咾咕石、石灰、卵石所砌成,城牆高度約五公尺,城牆主體堅固厚實,牆上還留有防禦敵人射擊用的銃孔,城牆正面上方嵌有花崗石製成的「平成」橫額,橫額落款於道光戊戌年(1838年),和「迎恩砲台」的橫額落款是同一時間,而上款作「道光戊戌年清和月榖旦」,下款作「知鳳山縣事曹瑾建,監生陳廷順、舖戶林萬記、鄭榮茂監照」。平成砲台位於曹公圳旁,是僅存的三座砲台裡,最具古意盎然的氛圍,不管白日或晚上站在曹公圳旁望著城牆,仍隱隱約約可感受到當年的氛圍及時光倒流的軌跡。

澄瀾砲台

澄瀾砲台位於鳳山縣城西南隅,位置就在現今鳳山區復興街與立志街口,牆上嵌有花崗石「澄瀾」橫額,落款於清道光17年(1837年),較「平成」及「迎恩」砲台早1年建立,而橫額上款為「道光十七年六月建」,下款作「鳳山縣正堂曹,舖戶鄭萬興、蔡以仁、陳同成仝立」,砲台兩側各有一段由高卵石混合疊砌的土牆,這是原有城牆殘存的一部分,其格局呈不規則八角形,城牆上留有數處射擊用的銃孔,該砲台亦於民國88年(1999年)在整治護城河時將砲台修復完成。

訓風砲台

訓風砲台與澄瀾砲台相對,位於鳳山縣城東南隅,緊臨鳳山溪及南側護城河的匯流處,位在鳳山區中山東路龍山寺右側巷內,砲台建築主體是由卵石構成,建築格局呈長弧形,牆上嵌有花崗石「訓風」橫額,額石左右則有泥塑之書卷裝飾,作工嚴謹且具藝術價值,其意具有「風平浪靜」寓意,橫額落款於道光戊戌年(1838年),其橫額二邊有書卷裝飾,砲台主要是防禦鳳山溪往前鎮河出海口的要塞,因前鎮河出海口為早期從中國大陸移墾的漢人及貿易船隻沿河道進入鳳山的要衝,其地理位置相當重要。二戰後因長期受到破壞而只剩殘壁,後於民國88年(1999年)修復完成。

(35)

About 讀行俠 木魚

Enjoy myself, enjoy my life!

View all posts by 讀行俠 木魚 →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