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趴趴Go】古蹟探索:鳳山護城河曹公圳〜2(高雄鳳山)

文章:黑咖啡

照片:黑咖啡

視頻:黑咖啡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早期的鳳山縣城是指位於左營區的鳳山縣舊城,而後於現今鳳山區所建立的縣城則是鳳山新城。鳳山新城過去曾作為清代鳳山縣的縣治所在地,為有別於鳳山縣舊城,故稱其為鳳山縣新城。

道光十八年(1838年),鳳山知縣曹瑾在新城增建城樓,並興建六座砲台,隨後又大規模的興建水圳工程,將曹公圳圍著鳳山縣城四週興築,除了灌溉農田外,亦作為護城河使用,使得新城的防禦能力大大提昇,是典型的既可灌溉又可防禦的一魚兩吃作法。

鳳山員有六座砲台,現今僅存平成砲台、澄瀾砲台及訓風砲台。而訓風砲台位於鳳山縣城東南隅,也就是現今的鳳山區中山東路五巷之內。訓風砲台緊臨鳳山溪與曹公圳匯流處,其主體建築是由鵝卵石構成,其上鑲嵌有花崗石材質的「訓風」匾額,具有「風平浪靜」寓意,橫額落款於清道光年間(1838年)。

清朝鳳山縣城遺蹟內與曹公圳有關的,僅存上述三座砲台外,就只剩下保留城門原貌的東便門及旁邊跨鳳山溪的東福橋。

清朝時期鳳山縣城興建6座城門,分別是大東門稱作朝陽門、小東門稱作同儀門也就是現今仍在使用的東便門、西門稱作景華門,南門稱作安化門,北門稱作平朔門,北門外門附廓,稱為郡南第一關。

目前東便門是鳳山僅存的古城門,城門呈長方形,寬10.8公尺,深7公尺,座高約4.3公尺,城門上半部為紅磚砌成,基座則為石材,外牆為咾咕石砌成,現今城門上的匾額「東便門」是大理石材質,為台灣光復後才整修的。緊鄰東便門外頭是鳳山溪,其上有座東福橋,橋梁設計方式是仿清朝中國石橋的設計,為四孔三墩,目前依然可以使用,而東福橋是全台灣唯一還在使用中的古橋。

東便門外緊靠鳳山溪旁邊有座土地公廟,稱為東福祠,裡頭奉祀的不是一般俗稱的庄頭的土地公,而是又稱「橋公」的「橋頭土地公」。地方百姓為體諒「橋公」長期守護東福橋與東便門太過寂寞,故為「橋公」找到一位「橋嬤」作伴,一起守護著鳳山縣城及來往的百姓。

來鳳山旅遊除了享受美食外,不妨順便參觀這座古城所留下來的遺跡,循著先人所走過的足跡來追憶他們最真實的生活點滴,也藉由這些遺跡再發揮一點想像力,就可以讓你進入時光隧道,回到清朝時期的鳳山縣城,彷彿讓人身歷其境般地感受到時空的交錯。若你想要真實的體驗古人如何進出城門的生活方式,可以來東便門與東福橋走走。

大東公園(原名中正公園)1981年創設,位於大東文化藝術中心對面,園內林木蒼鬱,景色幽美,有小橋、有流水,這裡也是鳳山市區內最大的綠意公園。公園內還設有老人活動中心、納涼的亭子、及慈恩圖書館等,而且他離鳳山最熱鬧的夜市也不遠,旁邊又也優雅宜人的曹公圳,這裡的確是運動休閒的好地方。

(61)

About 讀行俠 木魚

Enjoy myself, enjoy my life!

View all posts by 讀行俠 木魚 →

發表迴響